新闻动态

你的位置:九游怎么解绑手机号 > 新闻动态 > 年轻人流行过妇女节了!社科学者:无须依赖“女生”“女神”等词汇去化解焦虑

年轻人流行过妇女节了!社科学者:无须依赖“女生”“女神”等词汇去化解焦虑

发布日期:2025-04-19 05:14    点击次数:167

极目新闻记者 张艳

实习生 邵婷婷

年轻人开始流行过妇女节了——3月5日,在“三八妇女节”来临之际,这个话题冲上新浪热搜榜。

极目新闻浏览网页发现,截至3月7日,#年轻人开始流行过妇女节了#阅读量高达1.8亿,讨论量2.5万。

年轻女性网友:“不需要任何平替,我们过的就是妇女节!”

一直以来,在很多语境中,“三八”是一个带有贬义的形容词。而曾几何时,在中学、大学女生以及年轻未婚女性中间,拒绝过“三八妇女节”,而是倡议过“三七女生节”。但如今,这个年轻群体开始正视“妇女”一词。

#年轻人开始流行过妇女节了#话题在导语中称:近年来,三八妇女节的节日名称历经变迁,从“女生节”与“女神节”一路又回归到“妇女节”。这现象的背后其实是社会认知的大步迈进。当下的年轻人,以更成熟、更自信的姿态正视“妇女”称谓,主动拥抱妇女节。

在此话题的讨论区看到,很多年轻女性纷纷发表看法。

年轻女性过不过“三八妇女节”?网友纷纷表示:“妇女节本来就应该过啊,女孩子都认识到了。”“妇女节是女性的专属节日,必须好好过。”她们还认为,这个节日“对女性充满了尊重,是非常有意义的”;“过妇女节是对自身身份的认同”。至于年轻人过妇女节,既可以“让这个节日更有意义”,也“说明大家对女性力量的理解更深刻了”……

还有网友干脆利落地说道:“本来就是国际劳动妇女节,我是妇女,姐姐,阿姨,大姨,未来还是大妈,是老奶奶。”网友“睡觉别有心事”则敞亮地认为:“不需要任何平替,我们过的就是妇女节!”

网友“长安街花下树”的一段分享,则引来不少点赞:“妇女是指14岁以上所有女性,这些年‘妇女’的定义被曲解、被污名化,导致很多年轻女性、未婚女性将自己和‘妇女’做划分,我越长大越觉得,妇女真的是个特别有力量的词,无论年龄、结婚与否,都只不过是一种状态,不应该用来定义、划分女性。”

至于妇女节这一天如何度过,不少网友很开心今年“三八妇女节”适逢周六。有人说,要妈妈一起逛街买衣服;有人说,要借这个机会给自己准备一个小蛋糕;还有人说,奖励自己去吃顿大餐……总之,要在这个专属女性节日中,要给自己满满的仪式感。

社科学者:无须依赖“女生”“女神”等词汇去化解焦虑

据相关资料介绍,我们平时简称的“三八妇女节”,实际名为“国际劳动妇女节(International Working Women's Day,简写IWD)”。

1909年,美国各地举行首次全国妇女节的纪念活动。1910年,第二届国际社会主义妇女代表大会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,将每年3月8日作为国际劳动妇女节。1924年,中国妇女首次开展“三八”妇女节纪念活动。1975年,国际妇女节期间,联合国开始将3月8日作为国际妇女节加以庆祝。1977年,第32届联合国大会正式决定把3月8日作为“联合国妇女权益日和国际和平日”。1995年,由189个国家政府签署的历史路线图《北京宣言和行动纲要》集中在12个关键关切领域,将目标5“实现性别平等并赋予所有妇女和女孩权利”纳入《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》。自设立之初,国际妇女节为全世界的妇女开辟了一个新天地。

对于此前不少女性不好意思过妇女节这种现象,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宣传委员、助理研究员叶闽慎说,其原因之一是在规避“妇女”一词所隐含的特殊指代和感情色彩,如认为“妇女”二字特指中老年女性和已婚女性。“对‘妇女’的规避,投射出一种年龄焦虑与身份焦虑。”他分析道,“相比之下,‘女生节’‘女神节’等新兴称谓则具有‘独立自主’‘自我定义’而非‘被定义’的意味。”

在他看来,“女神节”“女生节”是商家重塑的类似“双十一”的消费主义狂欢,以“自我宠爱”“保持美丽”“让自己更精致”等口号鼓励女性自我投资、自我消费,一度受女性欢迎也在情理之中。

“而如今妇女节的回归,一方面反映出当今的年轻人更加自信,对‘妇女’一词曾经的特指和感情色彩不认同且无感,不再依赖也无须‘女生’‘女神’这样的词汇去化解年龄焦虑和身份焦虑;另一方面则体现出她们对围绕女性的消费主义逐渐祛魅,能够以平常心看待妇女节。”叶闽慎说。



上一篇:没有了

下一篇:没有了